各杏运(部):
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,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🚵🏿♂️,根据国家和上海市科技发展规划👩🏻🎨,推进上海社会发展领域科技进步🤞,提升创新能力,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,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特发布本指南🪣。
一、征集范围:
(一)保障城市公共安全
专题一🪀:超高层建筑及地下空间安全保障技术
研究目标:建立超高层建筑结构安全健康监控技术体系;开发城市大型综合体施工与运营安全监控系统🌄;研发地铁隧道和管隧结构无损检测及快速修复技术和设备💬,为城市超高层建筑及地下空间安全建设与运营提供技术支撑🙄。
研究内容:(1)超高层建筑综合安全保障及健康管理技术🏊🏽;(2)大型综合体施工与运营安全预控技术⚱️;(3)地铁隧道结构无损检测与管隧安全监控技术。
执行期限:2018年6月30日前完成
专题二:工业安全与消防救援技术
研究目标🔖:建立危险化学品全过程监管系统,实现监管数据融合和一体化应急处置👨🍼;形成工业粉尘防爆技术规范;提高消防设施智能化水平,开发超高层和危险区域消防特种装备;建立危险源污染物快速评估和实时监控系统💂🏼;加强城市供水管网爆管风险预防管理,保障城市生产生活安全。
研究内容:(1)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与应急处置技术;(2)工业粉尘爆炸风险预警与防护技术🚶♂️;(3)消防设施实时监控和应急救援装备研发及示范🧑🏿🦲;(4)环境风险源智能监控与污染物快速检测技术🤱🏽;(5)城区供水管网防爆检测与修复技术。
执行期限:2018年6月30日前完成
(二)支撑城市建设运维
专题一:城市建设与管理新技术
研究目标📱:掌握深层地下空间开发地质相关参数;完成地下物流系统规划布局预研究;突破复杂条件下的多模式改扩建成套技术;形成多元集成综合管廊建设管理技术体系;提高高层建筑和隧道的建筑工业化水平🕧。
研究内容🫚:(1)深层地下空间地质评估及利用技术;(2)地下物流系统规划技术;(3)复杂条件下改扩建工程建设成套技术;(4)多元集成综合管廊建设及运维技术🤹♂️🐩;(5)高层建筑和隧道预制装配式应用技术🧘🏼。
执行期限:2018年6月30日前完成
专题二:“海绵城市”建设关键技术
研究目标:围绕“海绵城市”建设需求𓀉,形成适合上海的海绵城市的成套技术和施工运维体系并应用示范🤽🏽♀️;结合深层隧涵建设工程💶,实现径流总量调蓄功能⛑️。
研究内容📒:(1)海绵城市生态道路成套技术研究与示范;(2)海绵城市典型区域适用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;(3)深层调蓄隧涵建设关键技术⚈。
执行期限🤾🏻:2018年6月30日前完成
(三)提升能源利用水平
专题一:能效提升与多元能源互联网技术
研究目标👩✈️:实现工业🦉、公共建筑既有节能大数据挖掘和利用🙇🏽,进一步提升综合能效;构建区域供能与负荷系统监测大数据云平台🪣,建立多元能源互补分布式电站,为城市多元能源互联网建设提供科技支撑。
研究内容👩🏻🚒:(1)工业能效综合监测评估技术与示范;(2)公共建筑能效调适提升技术🛥;(3)基于泛能互补微网的分布式能源技术;(4)能源互联网数据集成和网络应用技术👳🏻♂️。
执行期限:2018年6月30日前完成
专题二:固废能源化与新能源利用技术
研究目标:建立生活垃圾 “清洁-气化-燃烧”一体化体系;掌握生物柴油和混合动力车船应用新技术🙌🏋🏽;提高分布式光伏电站运行稳定性👛;突破海上风电场优化和风电并网技术瓶颈。
研究内容:(1)生活垃圾超洁净气化技术;(2)车船节能减排新技术应用🧎♂️;(3)分布式光伏电站远程诊断与修复技术;(4)海上风电柔直并网及深远海风电场建设技术。
执行期限:2018年6月30日前完成
(四)推进城市交通优化
专题一🐮:城市交通智能化技术
研究目标:提出缓解中心城区交通拥堵节点的方案;搭建轨道交通和地面交通客流诱导系统;突破智能交通信号控制技术瓶颈📼🔔,实现人车路智能协同一体化🧔🏿♀️;建立区域智能化停车管理系统,提高停车资源利用率。
研究内容:(1)中心城区交通拥堵节点交通联动控制技术及示范👨🏻💻;(2)城市快速通道及地面交通协同控制与诱导技术;(3)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均衡技术🥈;(4)交通信号智能化控制与诱导技术;(5)分布式智能化停车管理技术。
执行期限:2018年6月30日前完成
专题二:新能源汽车应用新技术
研究目标🪙:提升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性能⛹️,进一步提高新能源汽车运行可靠性。
研究内容:(1)动力蓄电池健康状态检测及评价🧍🏻♂️;(2)燃料电池电堆快速评价技术;(3)高比能量超级电容关键技术;(4)大功率高转矩驱动电机及控制器开发技术;(5)燃料电池增程器(APU)及其氢系统关键技术。
执行期限:2018年6月30日前完成
(五)促进生态环境改善
研究目标:建立臭氧污染预测预警技术体系👩🎤;分析水源地典型痕量污染物污染现状;增强平原河网水动力,改善污染河道水环境质量;构建低光照区域立体绿化技术体系。
研究内容😄:(1)臭氧污染预测预警技术;(2)水源地典型痕量污染物检测与风险控制技术👳🏿♂️🧑🏻🎓;(3)平原河网水动力改善管控技术;(4)城市低光照区域立体绿化技术集成。
执行期限🚕:2018年6月30日前完成
(六)保护海洋生态环境
研究目标:依托海底观测网和环境监测网⬅️,研发一批海洋环境监测和分析仪器设备,建立总体性能分析与测试平台,为海洋环境监测提供技术支撑。
研究内容🤰:海洋环境监测仪器设备测试技术,海洋环境在线监测仪器与设备开发技术。
执行期限:2018年6月30日前完成
二、申报要求
1、项目申报单位应当是注册在本市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,具有组织项目实施的相应能力。
2🧙🏿♂️、已作为项目责任人承担市科委科技计划在研项目2项及以上者🦵🏽,不得作为项目责任人申报🌛。
3、项目责任人应承诺所提交材料真实性,不含涉密内容👱🏿;申报单位应当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进行审核。
三、申报者权利
申报项目若提出回避专家申请的,须在提交项目可行性方案等书面材料的同时,由申报单位出具公函提出回避专家名单,并说明理由。每个项目申请回避专家人数不超过3人。对于理由不充分或逾期提出申请的,不予采纳🚴🏽。
四👷🏽、申报方式
1、本指南公开发布。申请人通过“上海科技”网站(www.stcsm.gov.cn)进入“在线受理科研计划项目可行性方案”,网上填报项目可行性方案,并在线打印书面材料(非由申报系统在线打印的书面材料🔄🙃,或书面材料与网上填报材料不一致的,不予受理)。
2、项目网上填报起始时间为2016年3月22日9:00🥱,请以我校为依托单位的申请人于2016年4月7日前完成系统提交🫒,待系统审核通过后打印并将纸质版申请材料交至市科委。
所有书面材料采用A4纸双面打印🧗,一式一份,须签字盖章齐全。使用普通纸质材料作封面🧑🏼🎤,不采用胶圈、文件夹等带有突出棱边的装订方式💆😚。
市科委办事大厅地址:徐汇区钦州路100号1号楼。
办事大厅不接收以邮寄或快递方式送达的书面材料👰🏿♂️。
3、网上填报备注*️⃣:
(1)登陆“上海科技”网(http://www.stcsm.gov.cn/);
(2)首页—分类服务—科研计划项目—点击“B01可行性方案填报”图标进入申报页面:
-【初次填写】转入申报指南页面🍓,点击“专题名称”中相应的指南专题后开始申报项目(需要设置项目名称、承担单位机构、责任人、密码等信息);
-【继续填写】输入已申报的项目名称、承担单位机构名称👷🏻、责任人🧑🏻🦼、密码后继续该项目的填报。
(3)有关操作可参阅在线帮助🔈。
五、其它说明
本指南经评审立项的项目承担单位,须在项目验收时一并提交《科技报告》和《科技报告收录证书》。
联系人:黄华杰、吴路平
联系电话👿:55274272
科技处